首页 > 资讯快报 > 详情

央广网 甘肃旅游奏响精准扶贫最强音

2016-06-06 17:53:52

  好经验 好声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各地涌现出一批乡村旅游、旅游扶贫的金点子,好典型,这些成功经验对我省其他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陇南市:围绕发展全域乡村旅游,促进群众脱贫致富,近两年陇南市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实施“百村千户万床”工程,提出了建设125个旅游扶贫示范村、1000个农家客栈、1万张标准床位的目标定位。整合项目资金,建成了康县阳坝、宕昌哈达铺等10个旅游名镇和康县大水沟、文县哈南等一批历史文化旅游名村,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市旅游扶贫示范村”,充分发挥了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已经建成的1249个美丽乡村,优先规划建设旅游公路和景区内道路,旅游交通条件得到了历史性改善。完善了游客服务中心等景区景点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推进了“智慧旅游”建设。同时,把帮助贫困村发展旅游作为双联帮扶的重要内容之一,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旅游扶贫,引导企业在贫困村创办旅游公司。此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追加1亿元资本金,组建成立新的市级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公司。加大对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目前已通过精准扶贫贷款等渠道落实乡村旅游贷款30多亿元。市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各县区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的旅游发展基金。通过实践,逐渐形成了四种有效发展模式:即“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的花桥模式、“双联单位+支部+公司+农户”的凤凰谷模式、“合作社(协会)+农户”的鹿仁模式和经营大户带动的草河坝模式。

  陇南市康县:一是依托美丽乡村,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区。在“保护第一”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262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依托核心景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培育打造了长坝花桥、团庄古村、茶马古道等一批乡村旅游新景点。按照全域景区理念,打造三百里生态旅游文化风情线,形成了南北贯通的乡村旅游线路。二是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大产业。完善旅游产业要素,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和吃娱购游自驾游基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形成了一批游客携带方便、适宜网购的生态旅游商品。开辟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康中田园观光游、康北历史文化游、康南生态风情游等三条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主导线路及五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育旅游扶贫品牌,打造了王坝大水沟等美丽乡村感受型等适宜不同游客需求,经济效益高、脱贫成效好的旅游扶贫品牌。三是创新发展模式,逐步创新完善了五种旅游扶贫模式:“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农户(贫困户)联动”模式、“协会+农家客栈+农户(贫困户)”模式、“支部+双联单位+公司+农户(贫困户)”模式、“能人大户+企业+贫困户”模式和“互联网+电商+乡村旅游+产业开发”模式。

  平凉市崆峒区:崆峒区首先将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梳理,“诊断”出规划设计落地难、城市化现象普遍、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等“病症”,然后对症下药,从全局把握发展方向。注重规划引领,提升发展层次,坚持“先规划、后开发,无规划、不开发”,全面谋划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在出台一系列助推旅游业改革发展政策的基础上,编制了“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景区依托型、城郊街区型、生态休闲型、采摘观光型、特色民居型5种发展模式,同时实行差异化发展。注重品牌特色,强化专业设计,对所有乡村旅游和农家乐集中区逐一进行修建性规划设计,对农家客栈等所有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功能布局等方面的统一设计。注重资源整合,凝聚发展合力,每年5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政府整合,加快推进专业旅游村的快速建设,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注重协调服务,鼓励社会投资,注重项目实施,加强跟踪督办。注重质量规范,突出专业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外地考察等形式,进一步规范了经营管理和服务。

  天水市麦积区: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按照“三廊、三区、两新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着力打造寻根祭祖、生态观光、中医药养生保健等文化旅游产业优势聚集区和融合发展创新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项目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二是强化投入保障。区财政每年设立5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先后投入3500余万元,完成了麦积镇后川村农家乐提升改造工程和规模农家乐的提档升级、星级农家乐的命名授牌工作,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旅游项目建设与经营。三是典型示范带动。逐步形成了农家庭院型、农事体验型、生态观光型以及林、果、渔、农家园型等多种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模式。同时,大力推行“生态+文化”“景区+农家”“农庄+游购”发展模式,开发了剪纸、根雕等游客参与体验项目和汉唐陶艺、天水珠绣等10多个系列1000余种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拉伸了旅游产业链条。四是强化管理培训。建立多部门协同配合的农家乐监管机制,实行农家乐经营户“记分处罚制”和“零分淘汰制”,进一步规范了乡村旅游市场秩序,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坐落在庆阳市西峰区温泉镇黄官寨村,典型的城郊村组。2008年,率先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后成立了全省首家由全体村民均衡入股、共同参与、平均分配、市场化运作的天富亿市民农园农民专业合作社。计划建设西北地区首家集现代观光、休闲、体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城郊农业综合体。规划总投资5.3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8亿元,初步形成了“一街八区”,即食文化和泰传承民俗古街、热带植物观赏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体验区、休闲娱乐区、名优果品采摘区、农产品展销区、花卉博览区和特种养殖观赏区。2015年5月,成功申报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坚持了“三化”模式,土地集约化、管理现代化和开发高效化。坚持多元产业融合,统筹现代农业与特色产业、科技示范与文化博览、高科技术与观光体验、城郊产业与城市发展建设融合,实现了城郊农业向美丽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通过政府搭台,多次赴省内外推介宣传,目前已有北京、沈阳等200多家企业及门店园经营,去年接待各地游客100多万人次。村民依托项目实现了“四变”,即每亩土地年收入由500元变成5万元,农民收入当年由每人3000元变成了3万元。由失地农民变成产业工人,整体由温饱村变成了小康村。

~THE END~